精彩小说尽在泡泡书盟!手机版

泡泡书盟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一般需要多少立方木材

四合院一般需要多少立方木材

指尖月 著

都市小说连载

由张福贵陈建华担任主角的都市小书名:《四合院一般需要多少立方木材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1960六蝉鸣响彻天“你们知道漂亮国水稻产量多少吗?”讲台丁教授面色愁苦地看着台下的学“275公”“那小日子国的亩产量是多少呢?”教授又“322.5公”“我们呢?”“96.5公”“我们国家是一个种地种了两千多年的农业大现在亩产量不到两百”丁老教授面色愁在黑板上写了200三个大“而且我们现在是在一个饥荒年老百姓基本上都吃不上农村饿死的人更是...

主角:张福贵,陈建华   更新:2025-09-29 12:26: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60年,六月,蝉鸣响彻天际。

“你们知道漂亮国水稻产量多少吗?”

讲台上,丁教授面色愁苦地看着台下的学生。

“275公斤。”

“那小日子国的亩产量是多少呢?”

教授又问。

“322.5公斤。”

“我们呢?”

“96.5公斤。”

“我们国家是一个种地种了两千多年的农业大国,现在亩产量不到两百斤。”

丁老教授面色愁苦,在黑板上写了200三个大字。

“而且我们现在是在一个饥荒年代,老百姓基本上都吃不上饭,农村饿死的人更是不少。”

“教授,国家想要突破两百斤需要的是什么条件?”

有学生提问道。

老教授声情并茂地讲学,让台下的不少学子都暗暗发誓,一定要早点帮国家走出困境。

“想要提升亩产量,首先育种是关键,接下来我跟你们讲一下如何通过表象看变异株。”

看到台底下心情澎湃的学生们,丁老教授很欣慰。

作为农学院的学生张福贵听丁老教授讲课听的津津有味。

张福贵是一名穿越者,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上辈子吃了一辈子的大米,背后有那么多人的努力。

上辈子张福贵只是一个朝九晚五的社畜几个月被煞笔黑白无常勾错魂来到了噙满西合院的世界,现在还成了西九城农学院的大一新生。

在刚穿越来的时候,张福贵在弄清楚情况后,他就问他们要了一个补偿,老黑老白给了自己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也就是穿越者必备的金手指了。

空间里面有一个专门培育种子的实验室。

里面有几块田,无论什么时候播种,48小时之后都可以收成。

上辈子张福贵是个年代文小说的爱好者,也看了不少西合院的同人文。

在了解这个年代之后,张福贵也希望能早点帮国家走出困境。

就是第一次上农学课,有些听不懂。

“老师,连您这样的人研究了那么多年,都没有研究出突破亩产两百公斤的种子,我们能行吗?”

又有同学提问。

“这位同学的问题问得好,我觉得育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不行,还有你们这一代,还有下一代…下下一代!”

“老师,我明白了,我们要做的是前人做不到的事儿。”

有学生顿悟了。

“没错,现在我把棒子交给你们,你们将来再把棒子交给下一代人。”

丁老教授又说:“这就是我们这些老师教育学生的意义。”

“我觉得早晚有一天,我们华国西万万同胞,人人都能吃的起饱饭,不需要啃树皮,吃观音土!”

丁老教授眼中眼里都是期望和泪水。

“好!”

很多学生都站起来,鼓起了掌。

看到学生们的反应,丁老教授露出欣慰的目光。

能考上农学院的人,都是国家目前最顶尖的人才。

随后,丁老教授开始讲课,教学生们如何育种,还有如何辨认变异种株。

一堂课听下来,张福贵觉得自己脑子痒痒的,要长脑子了。

突然,脑海里突然多了一段内容,而且识海里还有一段字幕。

宿主正在聆听稻作之父丁颖教授的课程,获得人民的馈赠,满级悟性接着,张福贵就感觉自己对选培变异株的理解特别的通透。

目前华国水稻产量不高,但是株高,而且北方是以小麦为主,而南方以水稻为主,但是南方有季节性的台风,台风一来,水稻就会大量减产。

南方的水稻光高度就有一米五,高株易伏。

除此之外,北方风大,也容易让水稻减产。

现在国家目前的准备在黑省的北大荒建一个大粮食仓。

农科院还有农学院这边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出高产量,不易伏的水稻。

张福贵能想到的是龙稻201。

这想法一出,张福贵能感觉到空间里的实验室有了一株龙稻201的变异毒株。

上辈子,他最敬佩的就是袁老和钱老他们,这辈子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张福贵觉得自然是好的。

如果张福贵真培养出了能突破两百公斤的品种水稻,那国家肯定会给自己先进生产者的称呼,还用专属的试验田,出行也不麻烦,国家会给你配专车接送你。

还会解决很多人吃饭的问题,也不会有人在这场灾荒里饿死了。

“当当当!”

下课的铃声响起,在下课前丁老教授也交给了他们任务,那就是在秋收的时候去田间走走,通过表象筛选找到自然变异株培育。

教室里听完这个任务有些人愁苦,又有人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的人其中有张福贵,迫不及的想回老家了。

张福贵在这个世界可不是孤儿,有父母和爷爷奶奶。

自己老爹在轧钢厂上班,是后勤处发放劳保用品的,虽然是个闲职,但是能养的起一家人。

除了父母以外,还有一个妹妹,张兰兰,就比张福贵小两岁。

因为张福贵的娘吴桂云在生张兰兰的时候伤了身子,就没有过孩子了。

张福贵抱着书本走出教室,就有一只手搭上了肩膀,耳边还响起了爽朗地男声:“兄弟,你打算去哪片乡下找变异株?

带上我?”

听声音不用回头也知道,这人是自己的好兄弟陈建华,两人是高中同学,一起考上的大学。

和张福贵普通工人家庭不同的是,陈建华是红三代,他爷爷和父亲还有兄长都是军人。

就算陈建华不努力,在农学院混个毕业证,回家也有家里人给他安排个官当的。

“当然是回老家。”

张福贵说。

自己爷爷奶奶还有叔叔都是正儿八经的农民。

“怎么着,你也打算跟我回老家?”

“嗯,我跟我爸提一下,让他的勤务兵开车带我们去。”

陈建华说。

“行。”

说话间,他们己经到了学校门口。

张福贵听他这么说,自然是答应的,老家在昌平秦家村,离南锣鼓巷几十里地呢,有小汽车坐当然不愿意坐客车。

“那行,咱们明天见,早上我到你们院门口接你。”

陈建华听他这么说,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去拿了自己的自行车骑着走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