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泡泡书盟!手机版

泡泡书盟 > > 王满良满良《梦回塔大:那差1分的青春》完结版阅读_(梦回塔大:那差1分的青春)全集阅读

王满良满良《梦回塔大:那差1分的青春》完结版阅读_(梦回塔大:那差1分的青春)全集阅读

MY良轩 著

都市小说完结

小说《梦回塔大:那差1分的青春》,大神“MY良轩”将王满良满良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一中学子王满良,24年高考474分差一分与塔里木大学失之交臂,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塔大,人生开启新篇……

主角:王满良,满良   更新:2025-10-06 11:41:2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班会课的最后十分钟,投票结果尘埃落定。

当辅导员刘建明念出“王满良”三个字时,历史与哲学学院五班的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宋小飞拍着王满良的肩膀笑:“早说你能行!

以后咱班的‘大事小情’,就靠你了。”

王满良接过那枚印着“班长”的蓝色袖标,指尖轻轻摩挲着布料,目光扫过台下西十张带着笑意的脸——第三排那个总低着头记笔记的女生是周萌,入学时因为行李箱太重,王满良帮她搬过宿舍;靠窗坐着的高个子男生叫刘伟,报到那天抱着把吉他,说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弹;还有角落里安静叠纸鹤的林晓,听说她学过三年舞台化妆,书包里总装着小镜子和化妆刷。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认可,更是要带着这群性格各异的同学,一起把五班的日子过热闹的责任。

9月11日至24日的军训,像一场被戈壁风沙包裹的时光。

每日清晨,阿拉尔的天刚泛出鱼肚白,细沙就跟着风卷过操场,打在迷彩服上沙沙作响,远处的胡杨林还浸在薄雾里,枝桠剪影像水墨画般印在灰蓝色的天幕上。

正午的日头最烈,操场水泥地被晒得发烫,空气里飘着干燥的热浪,连风都带着灼意,胡杨树叶被晒得打卷,却依旧挺着粗壮的枝干,像守在戈壁上的老兵。

偶尔傍晚下场小雨,雨丝混着沙粒落在脸上,凉丝丝的,雨后的天空会透出透亮的蓝,夕阳把胡杨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铺在军训队伍的脚下。

夜间的风最是清爽,带着戈壁特有的凉意,吹走一天的燥热,抬头能看见满天星子,亮得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操场边的路灯把队伍的影子叠在一起,伴着“一二一”的口号声,在夜色里晕出温暖的轮廓。

军训过半,学校团委通知各班准备国庆文艺节目,要求结合专业特色。

王满良当晚就把教室的灯打开,在黑板上写了“国庆节目讨论”几个字,班里的同学陆续坐满了座位。

宋小飞第一个站起来,手里挥着戏词本:“咱唱秦腔!

又热闹又有西北味儿,跟咱学校的氛围特别搭!

我爷爷是老秦腔艺人,我能教大家唱!”

他刚说完,坐在后排的张琪就举手——这个来自陕西渭南的女生,报到时带了一箱子自家种的苹果,分给全班同学尝鲜,此刻她攥着衣角,语气带着点犹豫:“秦腔会不会太难了?

我五音不全,怕拖大家后腿。”

“不会不会!”

宋小飞赶紧摆手,“我可以把高难度的唱腔改成哼唱,咱们要的是热闹和心意,不是专业水平。”

李博文推了推眼镜,从书包里抽出《西域屯垦史》和《汉书》——这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总爱抱着历史书泡图书馆,入学第一天就跟王满良聊起了西域简牍,此刻他指着书页说:“我觉得可以加段历史念白,比如张骞出使西域,既贴合咱们历史专业,又能和秦腔的豪迈呼应。

比如念‘臣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通丝绸之路’,这样既有文化感,又能让节目有深度。”

“这个主意好!”

窗边的刘伟立刻点头,他把吉他放在腿上,指尖还习惯性地拨着琴弦——这个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男生,说话带着点轻快的调子,“我会弹吉他,可以加段吉他伴奏,让秦腔和现代音乐结合一下,说不定更有特色。”

陈玉龙也凑过来,他是土生土长的阿拉尔人,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我认识校艺术团的学长,能借到张骞的戏服,还有道具马鞭和通关文牒,都是之前排剧剩下的,不用花钱租。”

“我也能帮忙!”

角落里的林晓突然开口,这个安静的女生第一次主动发言,脸颊有点泛红,“我学过三年舞台化妆,到时候可以帮大家化古装妆,比如给张骞画点络腮胡,给伴唱的同学画点西域妆容,让造型更像那么回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张琪看着热闹的场面,又补充道:“那我负责服装整理吧!

虽然不会唱,但我手巧,能帮大家熨戏服、收道具,演出前再检查一遍装备,肯定不让大家出岔子。”

王满良坐在讲台边,手里拿着笔记录,时不时点头回应:“咱们每个人都有分工,擅长什么就做什么,这样节目才能更出彩。”

他把每个人的职责记在本子上,还特意标注了“排练时间:每日军训结束后一小时地点:本班教室”,末了抬头问:“大家对时间和分工有意见吗?

没有的话,咱们明天就开始准备。”

教室里没人反对,反而响起一阵掌声,宋小飞拍着桌子笑:“班长这安排,靠谱!”

从那天起,每日军训结束后,五班教室就成了热闹的排练场。

宋小飞站在讲台上当“老师”,手里举着戏词本逐句教唱《张骞出塞》的选段:“‘出长安,涉流沙,栉风沐雨志不休’,这句要把气沉到肚子里,唱得铿锵点,像真的在戈壁里赶路!”

可刚教了两遍,坐在第二排的赵宇就红了脸——这个来自甘肃天水的男生,说话带着点腼腆,平时总爱帮同学搬书,此刻他攥着戏词本,小声说:“我总把‘栉风沐雨’唱成‘节风沐雨’,舌头捋不首。”

宋小飞闻言,干脆走下讲台,拉着赵宇逐字咬音:“‘栉’是翘舌音,跟我读‘zhì’,栉风沐雨——对,就是这感觉!”

他还特意编了个小口诀:“长安出发向西走,栉风沐雨不回头”,帮赵宇记歌词,引得周围同学都跟着念,教室里满是笑声。

李博文写的念白,交给了周萌——这个喜欢记笔记的女生,声音清亮,入学时在迎新晚会上朗诵过诗歌,大家都觉得她适合念白。

可“张骞见大宛王”那段词,因为引用了《汉书》里的原文,句子又长又拗口,周萌总记不住。

有天排练时,她念到“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突然卡了壳,急得首跺脚:“这句子太长了,我总把‘大宛’和‘大月氏’搞混。”

王满良见状,从书包里掏出个笔记本,帮周萌把长句拆成短句:“先念‘大宛闻汉之饶财’,再念‘欲通不得’,最后‘见骞,喜,问欲何之’,咱们一句一句记,记熟了再连起来。”

李博文也补充道:“我给你画个时间线,张骞先见大宛王,再去大月氏,你把顺序理清,就不容易混了。”

两人一教一补,周萌练了半小时,终于能流畅地念完整个段落,还特意对着镜子练习语气,连手势都琢磨了好几遍。

刘伟的吉他伴奏也没少费功夫。

秦腔的调子高亢,吉他的音色偏柔,刚开始合练时,两种声音总搭不到一起。

宋小飞唱到高音时,刘伟的吉他声就被盖了过去,气得他抓着头发说:“这咋跟打架似的!”

王满良让大家先停下来,围着吉他坐成一圈,一起琢磨:“要不你在高音部分弹得响点,用扫弦代替拨弦,跟秦腔的调子呼应?”

刘伟抱着吉他试了试,果然,扫弦的清脆和秦腔的高亢混在一起,反而多了种特别的韵味。

宋小飞拍着刘伟的肩膀笑:“这下好了,咱的秦腔有‘现代味儿’了!”

林晓和张琪整理戏服时,也发现了问题——借来的张骞戏服,袖口和下摆都磨破了边,腰间的玉带也少了颗玉扣。

张琪看着破洞的戏服,皱着眉说:“这穿出去多不好看啊。”

林晓却笑着从书包里掏出针线——她的化妆包里总备着各种颜色的线,说是以备不时之需,此刻她拿出深蓝色的线,“我带了和戏服颜色差不多的线,咱们把破洞缝补下,再找颗类似的扣子钉上,肯定看不出来。”

两人趴在课桌上,一针一线地缝补,张琪还特意把磨毛的边缘折进去,缝得整整齐齐。

缝完后,她拿着戏服对着窗户照了照,满意地说:“你看,跟新的一样!”

有天晚上排练结束,王满良刚锁好教室门,就碰到了刘建明老师。

“刘老师,您怎么还没走?”

他走上前打招呼。

刘老师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唱片:“刚从家里拿了张老唱片,想着你们排秦腔能用得上。

这是我父亲收藏的《张骞出塞》选段,老艺人的唱腔特别有韵味,你们可以听听借鉴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念白里可以加句‘西域通路既开,百姓可在此屯田垦荒’,既贴合咱新疆的屯垦历史,也能为以后元旦排完整的张骞秦腔剧埋下伏笔,一举两得。”

王满良接过唱片,心里暖暖的。

回到宿舍,他把唱片递给宋小飞:“刘老师给的,明天咱们放来听听,说不定能找到新感觉。”

宋小飞眼睛一亮,立刻把唱片收好:“那必须的!

老艺人的东西,肯定有门道!”

9月24日军训汇报表演那天,天气格外好。

五班的队伍穿着整齐的迷彩服,迈着一致的步伐走过主席台,王满良举着“历史与哲学学院五班”的牌子,声音洪亮地喊出口号:“以史为鉴,开拓创新!

军训铸魂,青春建功!”

主席台上的老师纷纷鼓掌,连之前严格的马教官,也对着他们竖了竖大拇指。

汇报表演结束后,国庆节目彩排紧接着开始。

王满良换上深蓝色的张骞戏服,腰间系着林晓和张琪补好的玉带,手里握着道具马鞭,站在舞台中央。

聚光灯亮起时,他深吸一口气,念出那段修改后的台词:“臣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通丝绸之路,扬大汉天威!

西域通路既开,愿百姓在此屯田垦荒,世代安康!”

话音落,宋小飞带领大家唱起秦腔,赵宇的声音格外响亮,周萌的念白流畅又有气势,刘伟的吉他扫弦恰到好处,林晓画的络腮胡让王满良的“张骞”多了几分英气,张琪熨得平整的戏服在舞台上泛着柔和的光,整个节目一气呵成。

台下的刘老师举着手机录像,笑着对旁边的老师说:“五班这节目,把专业、文化和心意都融进去了,王满良这班长,确实会带队伍。”

彩排结束后,五班的同学围在舞台边,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表现。

赵宇摸着后脑勺笑:“没想到我也能唱准‘栉风沐雨’了!”

周萌也点头:“拆成短句后,记台词轻松多了。”

王满良看着大家眼里的光,忽然觉得,所谓班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付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起把磕磕绊绊的小事做好,把普通的日子过得热闹又有意义。

夜风拂过校园,胡杨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鼓掌。

王满良望着远处亮着灯的教学楼,心里清楚,这段始于军训、热于国庆节目的时光,只是五班故事的开始,而关于张骞、关于秦腔、关于历史传承的缘分,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慢慢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