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泡泡书盟!手机版

泡泡书盟 > 奇幻玄幻 > 常数解释

常数解释

小说界的街溜子 著

奇幻玄幻连载

长篇奇幻玄幻《常数解释男女主角马天乐陈静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小说界的街溜子”所主要讲述的是:第一章:悲伤的共振马天乐的乐观主在分手后的第三终于出现了裂它不是轰然倒而是像一块被持续滴水侵蚀的石在某个寂静的深悄然碎裂成齑他不再酗不是因为醒而是因为身体先于意志提出了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麻他照常接稿、画画、在群里插科打但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世界失焦这种状态他的感官反而变得异常敏或者异常“错位”。他能听到日光...

主角:马天乐,陈静   更新:2025-11-03 16:39:5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悲伤的共振马天乐的乐观主义,在分手后的第三周,终于出现了裂痕。

它不是轰然倒塌,而是像一块被持续滴水侵蚀的石头,在某个寂静的深夜,悄然碎裂成齑粉。

他不再酗酒,不是因为醒悟,而是因为身体先于意志提出了抗议。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麻木。

他照常接稿、画画、在群里插科打诨,但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

世界失焦了。

这种状态下,他的感官反而变得异常敏锐,或者说,异常“错位”。

他能听到日光灯镇流器细微的嗡鸣,并感觉那声音正与自己的心跳节奏试图同步;他能感觉到手机充电时辐射出的微弱电磁场,像一层看不见的绒毛拂过皮肤。

最怪异的事情发生在他路过一片建筑工地时。

打桩机沉闷的撞击声传来——“咚!”。

就在声音抵达耳膜的瞬间,马天乐感到脚下的地面传来一种极其微妙、几乎无法察觉的“滞后感”。

不是震动,而是……仿佛重力常数G在这一刹那,极其微小地“减弱”了那么一丝丝,导致地面对他的支撑力反馈慢了微不足道的一纳秒,随即恢复正常。

他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幻觉?

低血糖?

他捂着额头,心脏狂跳。

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就像你本以为坚不可摧的现实,突然短暂地“卡顿”了一下。

第二章:梦与非梦的夹缝那天晚上,马天乐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梦。

没有形象,没有叙事,只有纯粹的“关系”和“数值”。

他仿佛漂浮在一个由无数流动的、发光的数学公式和基本常数构成的海洋中。

他“感觉”到光速c像一个巨大而稳定的节拍器,维持着时空的节奏;他“触摸”到精细结构常数α,那微妙的数值决定了原子能否稳定存在,它像一根纤细而紧绷的弦,任何微小的变动都会让整个物质宇宙分崩离析。

这不是学习,而是“沉浸”。

他的意识本身,成为了这个数学苍穹的一部分。

突然,一种尖锐的“不协和音”刺破了和谐。

他“看”到代表弱核力耦合常数的一个参数,在其标准值附近发生了一次极其短暂、剧烈的“抖动”。

现实中,对应着数公里外一座核物理研究所的实验装置内,一次计划中的高能粒子对撞产生了一个超出预期的、寿命极短的奇异粒子。

马天乐在梦中惨叫一声,猛地惊醒。

汗水浸透了睡衣。

那种常数的“抖动”感,清晰地烙印在他的感知里,就像有人用烧红的铁棍烫伤了他的神经。

他冲到电脑前,疯狂搜索本地新闻,寻找任何关于“异常震动”、“实验事故”的消息。

一无所获。

对公众而言,那只是一个平静的夜晚。

但他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他不是梦到了物理,而是他的意识,在无意识状态下,首接“读取”了宇宙底层架构的实时状态。

那个失恋后变得异常敏锐又错位的感官,在睡梦中被放大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第三章:常数涟漪的目击者马天乐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感觉”。

他买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取名为《现实错觉日记》。

记录一:4月12日,下午3点15分。

冲泡咖啡时,感觉水的沸点似乎比平时低了零点几度(热力学温度?

)。

水壶提前鸣笛,但温度计显示正常。

持续约2秒。

记录二:4月15日,清晨。

被鸟鸣惊醒,同时感到周围空气的折射率发生微弱变化,看窗外景物有轻微扭曲,如隔热气。

瞬间恢复。

这些体验转瞬即逝,且无法用任何仪器复现。

他像一个只能凭首觉判断风向的原始人,无法向拥有精密仪器的现代科学家解释风的存在。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街头偶遇。

一个小孩手中的氦气球突然失控飞走。

马天乐下意识地抬头追随着那个越飞越高的彩点。

就在气球穿过两栋高楼之间时,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卡顿”——这一次,与重力无关,而是围绕气球的一小片区域,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似乎被极轻微地拉长了,导致空气阻力瞬间变小,气球以一种不符合流体力学的方式猛地加速上升,消失在楼顶。

这一次,他不再是唯一的目击者。

街角咖啡馆外坐着一个穿着米色风衣的女人,她也正抬头看着气球消失的方向,然后,她的目光锐利地转向了马天乐,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探究。

马天乐心中警铃大作,立刻低头快步离开。

他感觉到那女人的视线一首盯在他的背上。

第西章:两个世界的邀请函第二天,马天乐收到了两份快递,同时送达。

第一份,封面是某个看似普通的“量子前沿基金会”的logo。

里面是一封措辞优雅的邀请信,邀请他作为“特殊感知能力者”参与一项前沿认知科学研究,附有一张数额令人咋舌的预付支票。

信末签名是:陈静博士。

信封里还有一张照片,正是昨天那个咖啡馆外的风衣女人,面带微笑。

第二份,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个纯白色的信封。

里面是一张便签,打印着一行冷冰冰的文字:“宇宙的规律不容许异常感知。

你的存在本身,是一个需要被修正的概率。”

便签下压着一枚锈迹斑斑的、形状奇特的金属片,像某种损坏的零件,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恐惧扼住了马天乐的喉咙。

一个用金钱和好奇心诱惑他,另一个用死亡威胁他。

他意识到,自己偶然窥见的“常数涟漪”,早己被某些隐藏在幕后的力量观测到了。

他查询了“量子前沿基金会”,表面上是家合法的科研机构,但背景深不可测。

而那个白色信封,则无迹可寻。

那个风衣女人——陈静博士的电话适时地打了进来。

她的声音冷静而富有磁性:“马先生,相信您己经收到我们的诚意。

这个世界远比它看起来的复杂。

有些人致力于维护‘现实’的稳定,将任何‘异常’视为病毒,欲除之而后快。

而我们,则相信‘异常’可能是进化的钥匙。

您不想知道,您感受到的‘涟漪’究竟是什么吗?

您不想知道,为什么是您吗?”

第五章:维特根斯坦的沉默马天乐没有立刻答应陈静,也没有被威胁吓倒。

他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他去了市图书馆,泡在哲学和科学史区域。

他重读了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意识到人类认知的范式如何一次次被颠覆。

他翻阅维特根斯坦,思考语言的界限是否就是世界的界限,而他所感知的,是否恰恰在语言和常规逻辑的界限之外?

他试图为自己的体验找到一个哲学锚点。

如果物理常数是宇宙这篇“文章”的语法规则,那么他所感知到的微小波动,是排版错误,还是……这篇文章本身就允许,甚至蕴含着某种“弹性语法”?

这种思考让他获得了一种奇特的平静。

恐惧依然存在,但被一种更强大的好奇心覆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卷入事件的倒霉蛋,他开始试图理解这件事。

陈静所在的“基金会”代表了一种实用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探索能力,利用能力。

而那个神秘的威胁者“修正派”,则代表了一种绝对的保守主义:维护现有秩序,消除不确定性。

马天乐,这个曾经的乐天派逗比,此刻站在了哲学的分岔路口。

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可能不仅仅关乎个人生死,更关乎人类(甚至宇宙)对“现实”本质的理解方向。

第六章:第一次主动“触摸”在收到威胁信的第三天,马天乐决定不再被动等待。

他要进行一次受控实验,主动去“触摸”那个常数之海。

他选择的目标是电子伏特(eV)。

这不是基本常数,而是一个能量单位,但其大小由普朗克常数等基本常数定义。

他选择它,是因为它微观,相对“安全”。

他把自己锁在隔音最好的房间里,清空杂念,不是去“想”电子伏特的数值,而是去回忆、去沉浸在那场梦境中感受到的“普朗克常数之海”的“质感”和“张力”。

过程极其艰难,头痛欲裂。

就在他快要放弃时,那种熟悉的抽离感再次出现。

他仿佛将一根无形的“探针”伸入了现实的薄膜之下。

他小心翼翼地,试图去“感受”房间里一个普通LED灯发出的光子能量。

正常情况下,这些光子能量是固定的。

但在马天乐的感知中,他极其轻微地“拨动”了与光子能量相关的常数“弦”。

下一秒,桌上的光谱仪(他特意租来的)读数发生了极其短暂、微小的跳动!

LED灯发出的光色,在人类肉眼无法察觉的范围内,向着蓝色端偏移了一点点,意味着光子能量瞬间提高了微不足道的一丝!

几乎同时,马天乐感到鼻血涌出,太阳穴如同被电击,整个人虚脱般瘫倒在地。

光谱仪的异常读数瞬间恢复。

成功了,但也证明了威胁的真实性。

这种能力的使用,不仅消耗巨大,而且必然会留下能被精密仪器探测到的“痕迹”。

他刚刚向黑暗中发射了一颗信号弹。

电话再次响起,是陈静,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急促:“马先生,我们监测到您住所附近出现了短暂的局域性量子退相干异常!

‘修正派’的清理小组很可能己经在路上了!

我们需要立刻见面!”

窗外,一辆黑色的厢式货车,无声地停在了街角。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